國慶節以來,國內甲醇市場整體呈現高位回落行情,區域間聯動性減弱,區域化走勢凸顯,即內地表現整體弱于港口,內地與港口價差逐步擴大。據統計,截至10月31日,內地與港口價差為515元/噸,較10月11日380元/噸價差走擴235元/噸。
“甲醇區域間價差擴大其實每年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苯鹇搫摷状挤治鰩熗蹊北硎,通常甲醇的貨物流向是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即西北往東南市場流動,然而,近年來隨著進口增量和西北CTO一體化需求增加,市場聯動有所減弱。而區域的貨物流動和價差多與運費有關。
“一般來講,除較大的節假日外,運費上漲并不具備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而是會因為洪水、大雪、臺風等極端不確定天氣因素造成運輸不暢!饼R盛期貨分析師于芃森解釋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此次的區域價差擴大其實仍與運輸有關!皣鴳c假期以來,由于市場運費上漲,西北內地產區讓利、東南消費區被動增加到貨成本。除此以外,運輸不暢也導致地區間的庫存不同,內地庫存持續增加,而港口庫存整體低位,亦造成了內地弱于港口的現狀!蓖蹊狈Q。
據于芃森介紹,由于山東地區成品油價格偏高,銷往西北價格優勢喪失,從而引起回程車偏少,裝卸車存在一定困難,從而引發運費偏高,這也是當前區域間聯動不暢的主要原因。
據記者了解,自2019年以來,甲醇市場內地與港口聯動,更多的體現在山東與華東之間,而與西北市場的聯動偏少。
“對于華東而言,前期價格一直處于低位,較山東地區價格都偏低200—300元/噸,且6—7月華東地區庫存一直偏高,銷售不暢,而內地西北地區價格一直偏高,導致魯南—蘇北一帶在9—10月采購了大量的港口地區貨物補充,從而使得港口地區庫存快速下降,扭轉了港口地區價格偏低的局面。但同時也造成了內地銷售不暢,價格下滑!庇谄M森稱。
記者了解到,甲醇區域價差的擴大導致了目前市場的分化及各地區下游產品利潤的不同。
“市場的分化主要是指各地區供需矛盾的不同和期貨交易邏輯的變化(以內地產區邏輯為主偏弱,以港口消費區邏輯為主偏強),而下游產品利潤的不同主要是對于西北CTO和東部的MTO的利潤不同!蓖蹊北硎。
在寶城期貨能化團隊看來,隨著西北內地和華東港口地區貼水幅度擴大并超過兩地的運費以后,在套利窗口開啟的背景下,未來西北地區或其他內地地區的甲醇貨源將逐漸向華東地區運送,直至兩地套利窗口關閉。在這種機制下,未來內陸地區甲醇報價有望走強,而華東港口地區甲醇報價面臨承壓。
“短期來看,內地弱于港口的現象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睂毘瞧谪浤芑瘓F隊表示,一方面,需要等到11月外部甲醇貨源到港卸貨以后,緩解目前港口貨源偏緊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內陸貨源顯著涌向華東港口地區以后,供應端逐漸放量,屆時內陸與港口的價差將逐漸縮小至兩地運費以內!案劭诖涱A報情況和內陸和港口兩地的運費走勢仍是后期價差變化的主要因素!
在王璞看來,隨著冬季臨近,后續的西北降雪及低溫或導致運費高位,內地、港口的高價差和低聯動性仍有可能!昂笫谐诉\輸恢復外,2022年年底西北內蒙古、寧夏新建裝置的情況亦需重點關注!蓖蹊狈Q,若在低聯動性下,西北地區供應再次增加時,內地甲醇市場供需矛盾或再次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