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1-01-31
張金秋
轉貼
2602

       

       2021年1月27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管言明介紹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委宣傳部新聞二處副處長陳琛主持。


       管言明首先介紹了1月下旬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對此,山東省高度重視、密集部署,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截至目前,已有13個市第一時間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省生態環境廳督查組在各地持續開展暗訪督查,最大限度減輕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2020年,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突出工業污染治理,加快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大落后產能和不達標爐窯淘汰整治力度,扎實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嚴格管控揚塵污染,開展揚塵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強化移動源污染管控,開展對機動車、發動機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銷售企業的環保核查,強化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全面建立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管控,2020年第四季度,全省各市累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95次,累計出動執法人員約26.2萬余人次。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為細顆粒物(PM 2.5 )、可吸入顆粒物(PM 10 )、二氧化硫(SO 2 )、二氧化氮(NO 2 )、臭氧(O 3 )、一氧化碳(CO)濃度分別為46、80、12、32、172μg/m 3 和1.4mg/m 3 ,同比分別下降11.5%、15.8%、14.3%、8.6%、8.5%、6.7%。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87,同比下降11.3%;重污染天數平均為8.8天,同比減少4.4天;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1%,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


       2020年,山東省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重點任務,堅決保障完成水環境改善目標,至10月底徹底扭轉污染反彈趨勢,水質全面向好;全面夯實水環境綜合治理體系,組織開展了覆蓋全省的入河湖排污(水)口排查,有力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水環境質量狀況中,地表水方面,2020年,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3.5%,優于“十三五”任務目標12.0個百分點,較“十二五”末改善20.5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較“十二五”末改善10.8個百分點。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年均水質全部達到“十三五”省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要求,達標率為100%。飲用水方面,2020年, 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除1個因地質原因超標外,51個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黑臭水體方面,截至2020年底,16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內的166個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并通過省級“長制久清”評估,完成率為100%,優于年度目標要求10.0個百分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并完成縣(市)級建成區內104條黑臭水體的綜合整治,超額完成省級攻堅戰任務要求。2020年,全省16設區市中,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前三位的為泰安、威海、濟南;排名后三位的為濱州、東營、濰坊。15個市水環境質量指數同比改善,其中聊城、濰坊、泰安改善幅度較為明顯。


       2020年,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薦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山東省命名了第一批9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1個省級“兩山”實踐創建基地,打造了一批鮮活案例樣本,逐步形成了以省級創建促進國家級創建,多級聯建、覆蓋廣泛、全面開花的建設格局。


       “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作為自然保護區等突出生態問題整治攻堅戰的一部分,24項重點任務目標現已全部完成。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礎上,山東省不斷深化“綠盾2020”,截至去年年底,國家遙感監測的山東省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類1099個重點問題,全部整改完成,銷號率100%;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4107個違法違規問題,全部整改完成,銷號率100%。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生態保護處處長王清,執法局副局長張洪新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中央駐魯新聞單位,省直及濟南市主要新聞單位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免费观看的A片的网站